目前市場上壓鑄脫模劑與水的比例大多在1: 80-120的范圍內,也有一些比例較高的脫模劑,那么壓鑄脫模劑與水的比例對鑄件質量有什么影響?
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:
1.模具的外部冷卻;
2、形成皮膜起到脫模的作用;
3.模具表面的保護作用;
4.潤滑。
壓鑄脫模劑薄膜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條件:
1.模具表面溫度在18-250之間;
2.用噴嘴或手動噴槍向型腔均勻噴涂;
3.水性涂料的配比要嚴格;
脫模劑與水的比例過大,噴涂量過大,會形成厚膜,導致脫模劑膜形成緩慢,溶液流動堆積,產生氣體,在壓鑄件表面形成褶皺和沉積物。
脫模劑與水的比例過低或噴涂量過少,會形成薄膜,導致壓鑄件局部油膜破裂、脫模性差、應變、粘模。由此可見,水基脫模劑的正確使用對壓鑄件的質量影響很大。
當用水基涂料用噴嘴或噴槍噴到型腔表面時,噴出的顆粒到達模具表面形成水蒸氣層,噴出的顆粒會不斷反彈回來(這就是所謂的汽膜現象)。當溫度低于一定溫度時,水蒸氣變得更稀薄,噴出的顆粒可以到達觸摸工具表面,脫模劑的成分開始粘附在模具表面。我們把這種粘性現象發生時的Z高溫度稱為“潤濕溫度”。在該溫度下,脫模膜開始形成,各種壓鑄脫模劑的“潤濕溫度”由其不同的組成組合決定。潤濕溫度高的脫模劑在噴涂后短時間內潤濕模具表面,并快速冷卻表面。但潤濕溫度低的脫模劑,如果模具表面溫度較高,模腔表面就不容易被潤濕,脫模膜形成慢,冷卻速度慢。
蘇公網安備 32059002002219號
All Rights Reserved.